编者按:高中老师是启明灯,是铺路石。
一个学生在初中的时候会过于稚嫩,在大学时期会趋向成熟,而在高中正是成长的关键时期。
在这样的时期里,老师总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让他们不至于和从前一样任性;老师一点点留下看似不经意的足迹,却可能成为学生一生的记忆。
每个鄂高校友或多或少总有着不一样的回忆,不同年代有着不同时期的色彩滤镜,80年代的淳朴,90年代的激昂,00后的新潮......
至此,85届校友回忆高中学习生活系列文章暂时告一段落,那么您的高中时代是怎样的呢?
苏老师 鄂南高中自1984年成立以来,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老师,苏丽华老师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苏老师内心深处对学生充满了爱,她是良师,也是慈母。 我和苏老师很有缘 苏老师1970年来温泉中学任教,担任政治课老师,并长期兼任班主任。1984年鄂南高中成立后担任学校副校长。 我在校期间与苏老师接触并不多。但是,我与苏老师还是很有缘的。我们都属羊,她大我两轮,更为巧合的是我们农历生日同月同日。 2014年,鄂南高中成立30周年,学校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因为组织校友会活动,我与苏老师的接触慢慢多起来。 在与苏老师的不断接触中,我越来越深地感受到她善良、淡泊和坚强的优秀品质,感知一位平凡女性的不平凡人生。 2014年10月3日,也就是30周年校庆大会的前一天,我们85、86届同学一起在温泉禄神大酒店聚会,邀请当年的所有任课老师参加。 9月底,我打电话和各位老师们联系。当我打通苏老师的电话时,她一听说是我,声音立刻大起来,连声说:“我去,我去,我一定去!”我能感觉到她的手在颤抖,而我的心也在颤抖!苏老师对学生的挚爱实在让人感动。 2014年10月3日,85、86届同学和老师们合影。 10月3号下午,我和几个同学提前到了酒店。下午四点左右,苏老师来了,她身上穿着厚衣服,脚上穿着厚布鞋。 我赶忙迎上前去,苏老师紧紧握着我的手,激动得跳了起来,一连跳了好几下,又不停地叫着我的名字。我的眼睛立刻湿润了,内心也羞愧不已。 后来我了解到苏老师多年重病缠身、很怕冷、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除了医院,她一般是不出家门的。 苏老师说最对不起85届同学 1985年高三下学期,苏老师有三四个月病得很厉害,每天爬楼都爬不上去。 离高考还有一两个月的时候,学校将她的身体情况反映到教育局,教育局怕她坚持不下去,就想在地区宣传部找人帮她代课。 苏老师坚决不肯。她觉得宣传部的人虽然理论水平高、精力充沛、见识也多,但是高考政治有它的特定套路,政治老师要密切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动态,翻阅大量资料,引导学习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对大题还要猜题押题。这些事宣传部的人是没有经验的。 当时,我们班章勋宏已经保送上大学。他那时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有时就去苏老师的办公室,和苏老师聊聊。 苏老师以自己饱满的人生经验,和他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鼓励他“怀梦想、致远方”,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章勋宏建议苏老师不要去站着讲课,由他把题目答案抄好后贴到黑板上。就这样,苏老师在大病中坚持自己把85届同学教完。 她说85年高考政治没能给同学们添分,自己一直感到很愧疚。但是,苏老师这种执着、认真、负责的精神一直在给我们85届同学的人生添分,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坚韧前行。 苏老师教政治课的确很有经验很有水平。温中从1980年开始从咸宁地区各县招收尖子生,组成重点班,苏老师是班主任。 这一届学生高中只有两年,1982年就高考了。当时同学们从考场出来,一见到苏老师就喊:“苏老师万岁!苏老师万岁!” 因为她把政治题目压着了,全班政治平均成绩高达80多分。这一届的刘文瑜高考成绩名列湖北省理科第3名,赵平杰考入北京大学。温中重点班首战告捷。 苏老师和余光明 苏老师和86届余光明的故事平实动人,这是师生情的一曲赞歌! 余光明家在阳新县一个小山村,1983年他以全县第2名的成绩考入温中,苏老师是他的班主任。 高一上学期的一天,天气还不大冷,余光明在上课时突然“扑通”一声倒地。此前他已经有几天不舒服,只是没当回事,自己怕耽误功课硬挺着。 同学们赶紧把他背到医院,又立即告诉苏老师。苏老师当时正在上课,上完课后,她立刻一溜小跑赶到医院。 余光明刚到医院时血压很低,大家很紧张。等苏老师赶到病房时,他的血压已经慢慢升上来了,但脸色还是比较苍白,说话有气无力。 后来他在医院住了好几天,也没有查出什么原因。医生认为可能是营养不良以及学习紧张的缘故。 在余光明住院的那几天里,苏老师每天在家熬好稀饭、蒸好鸡蛋羹,下课后就亲自送过去。那时余光明还躺在床上,不大能动,苏老师就一勺一勺地喂给他吃。 旁边的病友看了,羡慕地说:“这个妈妈多好,多仔细啊!还喂给他吃呢!”余光明当时眼泪就流出来了。 他从来不多言语,当时也没说什么,但是病友的话一直刻在他心窝里。“从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因为这就是母爱,苏老师就是自己的妈妈。 余光明出院后,他爸爸从老家赶来看他。老人家带了几个大红薯过来,给苏老师三个,给武振家老师两个,给余光明留下两个。 那时农村实在太穷,也没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手。但是苏老师理解一切,不仅留余光明他爸在家吃饭、给他做了当时最好的菜(红烧肥肉),而且把老伴刘叔叔的衣服送给他。 1984年春节过后,也就是高一下学期开学时候,余光明给苏老师带来了一双布鞋,这是他妈妈一针一针缝制的。 苏老师对余光明说:“每个同学都是我的学生,也都像我的孩子一样,我应该关心、爱护他们。你家在农村,比较困难,我关心你更是应该的,你不要放在心上。“ 这是多么无私的大爱! 余光明1986年考进北京林业大学,1990年大学毕业后分到温泉一个工厂工作。 那个工厂在岔路口,当时还没有完全建起来,既没工资发,也没有宿舍住,光明就在苏老师家住了一两个月。 后来那个工厂还没有建好就倒闭了,他只好跑到广东去打工。之后他一步一个脚印,终于闯出了一片天地,现在是北美枫情木家居(江苏)有限公司总裁,公司有一两千人。 1995年冬天,苏老师病重住院。余光明专程从广州赶回来,一到医院他就问:“苏老师,您感觉怎么样?您喝水吧!” 他当晚在医院急救室里陪了整整一夜,眼皮都没有合一下,就坐在一个小凳子里。第二天学校派车到武汉去请教授来会诊。他又要抢着去接教授。 头天一整晚没有睡,第二天又抢着要去接教授,苏老师全家都很感动。 余光明的太太也是苏老师介绍认识的。在他们夫妇的心里,苏老师就是自己的亲妈妈。 这么多年来,余光明每年总要抽空去看望苏老师,有时候还是一家三口一起去。苏老师深情地说:“我作为一个老师,关心、爱护学生是我的本分,也从来不图什么回报,但余光明的确让我们感动!” 此生无憾 苏老师老家在湖南省桃源县,是沅江边上的一个小山村。 她母亲生了很多孩子,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苏老师最小。 那时家庭十分困难。她五六岁起就开始干农活,扯猪草,砍茅草。上学时还要摘些豆角、辣椒之类的青菜,放到一个小篮子,顺便带到小学所在的小镇上去卖。 她初中、高中、大学都是靠助学金过来的。 苏老师高中成绩很好,她1964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她去武大报到迟到了将近一个月,因为家里没钱,要等大队分口粮,分到口粮之后拿去卖钱做路费。 老伴刘叔叔和她初中、高中都是同学,同年考入武汉邮电学院。大学毕业之后两人想分到一起,又想找个离湖南近一点的地方,种种机缘巧合之下,他们分到了温泉。 苏老师1970年底到温中当老师,刘叔叔则于1971年初到咸宁地区广电局工作。 苏老师40岁左右就得了严重的丙型肝炎和肝硬化,还有其他多种并发症,几次接到病危通知书。 好在家人照顾得好,学校领导、亲戚朋友也一直关心她。很多学生经常去看她,给她打电话,给她各种帮助。 这些都给了她很大力量。就这样摇摇晃晃走过了几十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这两年随着年龄的增大,她的身体又出现了新问题,不得不动手术。手术治疗的过程漫长而痛苦,旁边的病友说走就走了。 她反而越来越看开了,尽可能将痛苦转为愉悦,不断进入人生新境界。有这么多人爱她,帮助她,她很感动,很高兴,她内心充满阳光,她觉得自己一辈子当老师是值得的。 回顾自己的人生,苏老师说她体会最深的是四个字:知足,感恩。人生都是不完美的,但苏老师的人生可以无憾矣! 苏老师和学生干部 润物细无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的高中老师们也是这样,他们从不自吹自擂,却受到同学们的共同尊敬。 从2015年开始,每年大年初五,来自全国各地的鄂南高中校友集体返校看望退休老教师,至今已有5年了。 这样的敬师爱师之举,让老师们充分体会到当老师的幸福和自豪! 春雨润物细无声。我们的老师把一切付出都看作自己的分内之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育。 老师敬业奉献,会激励学生成为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人;老师爱学生,会激励学生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这是老师送给我们的最大财富,也是我们最感念老师的地方。
编辑:金雯-2017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