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总论】
今年是湖北省新课改高考的第二年。审视2012年高考语文湖北卷,可以看到,这份试卷认真总结了几年来的自主命题经验,渗透新课改试题的特点和理念,更加注意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试卷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命题依据,以“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为指导思想,进一步体现了湖北语文卷“彰显人文精神,注重审美意蕴”的一贯风格。全卷的科学性、技巧性和审美价值有了明显提高。试卷的语文能力的检测功能和选拔功能结合得比较好,其信度能够反映当前湖北省中学语文教学的客观实际。
试卷增加了文学常识、文言断句、文本探究、默写选做等新题,但全卷很注重考查语文学科的主体知识和基本能力,不出偏题和怪题,保持了试卷内容、结构、题量、赋分和难度的总体稳定。各个考点所采用的测试题型,选择题中的题干和选项的表述方式,主观题中的设问和情境设计等,都采用习惯的规范和用语,确保试题规范,并有效地控制了全卷0.65左右的难度。试卷选材精当,关注时代热点,贴近学生实际,文化蕴涵深厚,注重人文性和审美性的融合,既体现出开阔的命题视野,又展现出寓学于考、寓教于考的积极导向作用。
【考纲解读】
1.遵循标纲,保持总体稳定
试卷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进行命题。从试卷结构、题量和赋分权重等情况来看,相对稳定。全卷六道大题23个小题,第一、二、三大题主要为客观选择题,第四、五大题主要为主观表述题,第六大题为写作能力题。各大题的题量及赋分权重与2012年基本保持一致,相对稳定。今年湖北语文考纲的最大变动之处有两点:一是在“考试范围与要求”中的“文学常识”里增加了一条要求——“理解‘附录三’中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二是对附录二“古诗文背诵篇目”中的初中篇目进行了调整,将《论语十则》、《岳阳楼记》、《关雎》、《春望》等四篇古诗文撤下,换上《鱼我所欲也》、《醉翁亭记》、《使至塞上》、《水调歌头》等四篇,其余篇目保持不变。
从内容上看,命题力求契合高中阶段教学的现状和特点,注重考查语文学科的主体知识和基本能力,不出偏题和怪题。例如,对字音、字形、词语的考查,虽然扩大了考查的范围。但湖北卷仍在命题中坚持只考常用字,甚至是课文中常见的字词,不用生僻字为难学生。
从题型角度看,除了文学常识、文言断句、文本探究、默写选做等新题外,各个考点所采用的测试题型,选择题中题干和选项的表述方式,主观题中的设问和情境设计等,都尽量采用与2012年相同的规范和用语。即使是命制创新的题型时,也争取在变中求稳,力求使试题与中学教学及考生现状、评卷因素等能够顺利过渡衔接,让考生不会因题型的变化而手足无措。
2.务本求实,引导中学教学
高考试题要引导中学教学务本求实,这是高考语文湖北卷坚持不变的努力。这里的“本”指的是“学科本体”,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教材(含必修和选修);二是指语文学科涵盖的全面、基本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本质性内容和要求。今年的湖北卷继续坚持了这一导向,命题有意识地加强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同时注重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力求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引导中学教学跳出题海和机械训练,务本求实,固本自强,真正回到学科能力培养的正确轨道上来。
命题强调要与教材的学习勾联起来。例如,第1题的字音、第2题的字形,其字词大都出自中学语文课本或附录。第三大题文言文考查的字词和句式、21题的概述宝黛初会等,也大都可以在中学课本中找到依据。针对目前中学语文教学远离文本、架空分析的不良倾向,命题有意反其道而行之,引导中学教学重视文本,抓住语文教学之根本。
3.能力立意,致力内容创新
能力立意是湖北卷一贯坚守的命题原则。对大纲要求测试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命题均有涉及。例如理解能力的考查:第3题词语选用是否恰当的判断必须借助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这是考查理解的低层能力;第6、7两题,考查对论述类文本中的内容分析、判断的理解,是中等层次题;而第14题古诗鉴赏,19题对写作原因的探究,一定要整体把握才能解答,这是考理解的高层次题。不仅对不同层级的六种能力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还力求在多种能力的交叉点上命题,以实现对综合能力的考查。例如第12、22题,都是对理解、分析、鉴赏、表达等多种能力的考查,作文题则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检测。
【命题趋势】
2013年考向及命题趋势可蠡测如下:
1、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题3分)
第一大题语基题以“熟题”为主,共5个小题,仍会沿袭今年语基题考点——字音、字形、词语、语病、文常的设置。其中,字音题一般会回避因方言差异而导致考试的不公平现象,难度不会增加,只考查常见的多音字,但是对于湖北方言中容易出现的习惯错误读音常常进行考查,语病题和文常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一般都让学生做来显得轻车熟路。前5道题,题型基本上都是学生平时训练过的“熟题”,有的例句还是老面孔,只要学生考前对基础知识练得多,加强知识点的归类及比较分析,加强识记,要拿分并不难。当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梳理近几年高考题中常见的语基知识点,避免在生冷怪僻偏的点上浪费精力。
第六大题,语言运用试题是高考试卷中的“变脸王”,形式自由,创新度高,常考常新。会跟今年湖北卷一样,包括3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这部分题目重点考查学生语言实际表达应用的能力。对于“语言表达”这一考点,去年高考大纲在“简明”前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3条要求。今后湖北卷的试题会贯彻这些要求的。试题命制中的“变”,即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情景材料的变化、命题角度的变化、载体样式的变化……,然而,语用题的命制依然保持着本质上的稳定“不变”。首先,语用题的命制方向“不变”,能力、素质立意为先,语言表达为本。其次,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点“不变”,依然考查标点、词语、语病、句式、修辞、简明、连贯、得体等知识点,只是多以知识点综合为主;依然考查分析归纳、推敲语言、表达应用等能力。
简而言之,语用题的“变”侧重于“形”,而“不变”则立足于“本”,因此语用题的复习应以“不变”应“万变”,固其“本”,适其“变”。可进行一些创意设计训练,例如:电话记录、签字感言、网络论坛、视角转换、新闻采访、联系课文、图文点评、情景摹写等。
2、文本阅读题
首先,在高考试卷中,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选材,往往是名家文化或文学论文,有时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也就是说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对考生来说是比较新的,或是比较陌生的。我们把这样的文章内容称为“时文”或“杂文”。论述性时文的新知识包含了社会科学和文化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是人们在学习深入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接触到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测验是为了检验人的学习的潜在能力,选这样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考生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这些内容在升学考试中具有较高的效度和区分度。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常给人一副冷面孔,今年小阅读所选材料冯友兰《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围绕前沿话题进行,属于社科论述范畴,但没有过多的冷僻的专业术语,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难度。考生要适当扩大文本阅读的视野。不仅要涉猎一些天文地理的文章,还应关注一些文史哲的论述类时文。重在信息筛选和要点整合的能力培养上,注意语言的逻辑特征和解题方法,要特别强调依据文本语境来进行正确推断。
散文阅读,依然体现着这样的思考,今年选的罗琅《耳边杜鹃啼》。感知生活之美,感知生命之美,培养审美情趣,提升审美能力,成为命题者的命题意图之所在。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重在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要贯穿三读:一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看文章写了些什么;二读,归纳主旨,明确技法。理清主旨是读懂文章,读准文章的关键,而理清文章的表现技巧则是体味文本语言的必需。三读,划定区间,对症下药划定区间有助于全面地、条例地梳理信息,准确辨别题目的类型则能在答题中做到方向准确、语言规范。近年来散文阅读命题所选材料突出特点:(1)选文的时代气息浓厚。关注中学生的人格主题,考生阅读容易入境;(2)选文多为哲理性文化散文,哲理性较强,文化内涵丰富,尤其关注中国传统文化;(3)选文多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4)选文一般文笔优美,语言富有文采且风格别致,适宜诵读,考生在阅读中既能得到一定的教益,又能受到美的熏陶。
诗歌鉴赏,命题时往往是选择诗句中的一两个关键意象或字词切入,从形象、语言、技巧或思想内容的角度进行鉴赏。湖北题开口比较小,既能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度,又便于控制评分,更适应阅卷。今后应该仍然是这种命题思路,从整体风格、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角度命题的可能性较大。
文言文阅读,选文特点,比较严格地遵守“浅易文言文”的原则,近几年选材多为廉吏、义士、忠臣、勇将、名流,文段富有教育意义。文面浅易,一些疑难生僻字句进行了适当处理,或加了注解。从设题情况看,年年都有变化。几道选择题,包括实词、虚词、古今词义、信息编组、文意概括分析、作者观点分析评价等。翻译则放在第二卷里考。从趋势看,文言试题的选择题在减少,翻译题的要求在提高,越来越强调整体把握和对文意理解能力的考查。
3、写作能力题
第一,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将二分天下。12年全国18道作文试题中,新材料作文12篇,命题作文6篇。预测今后的命题格局应该还是这样。不过各个省市作文命题,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会适当轮流覆盖。
第二,内容上开放和文体上限制双管齐下。面向所有考生,高考作文命题限制会越来越少,内容上将会越来越开放。使文题适合各类学生,以实现公平和公正。但是,文体上的限制会越来越紧,今年已经有好几个省市限定要写记叙文或议论文。这是针对以往考生文体不清的一种应对,防止学生文章写成了“四不像”;也是对高中作文教学,甚至对高中文章教学中文体不清的一种矫正。
第三,注重“我”的介入。这是对话题时代所形成的历史人物、故事新编写作流弊的一种肃清。前些年,很多学生对古人一知半解,生拉硬拽,强借古人说事,临空虚蹈,找不到自我,文章失魂落魄。以后命题会越来越关注“我”,关注“我”内在的生命状态;关注 “我”和外界的联系,包括对自然、历史、社会和谐的自信的融入,把“我和它”变为“我和你”;关注我和外界的交往中,我所具有的心态、认知、情怀,以及在这种交往过程中,一种动态的感悟、启迪、成熟、自信和成长。
第四,注重体验和理性。“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在“表达与交流”部分指出,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教学建议”更是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只有做得精彩,才得写得精彩,没有真实的“参与和体验”,就不可能有深刻的“感受与思考”。因此,高考作文命题必须引导学生,从切身经历、切身体会谈起,注重谈我的生活、我的体验、我的情感、我的人生、我的感悟,努力写出我的真知灼见。这将是将来作文命题的侧重点。针对学生抒情有余,理性不足的毛病。高考命题中还特别注重题目的思辨性。要求学生既要能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能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事物的现在,又能能预知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对考题要能全面认识,辩证分析,不走极端。以理性为目的,培养创新思辨能力,将是衡量高考作文质量的重要标准。
第五,关注人文精神。“人文”一个是“人”,一个是“文”。所谓“人”,就是要关心人,关心人现实的生存状态,关心人未来的发展空间;所谓“文”(文化和文明),就是要关心“文”,关心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怎么延续,关心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怎么发展。把人文精神放到学生的层面,那就是要求学生:要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宽容他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要对人类的苦难具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和忧虑,并逐步树立起一种责任感。要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之心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建立起自然伦理和生命关怀意识。还要能够认识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具有严肃地自我批判精神,能够使自己永远向着光明的方向前进。
【复习建议】
1、紧扣教材,内外衔接,重视湖北卷命题的导向作用。2012年湖北语文考题中相当数量的命题材料来自于教材,除语音、文字、词语、诗文名句、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题直接取材于教材之外,其余如古诗鉴赏、文言虚词、语言运用等题目都与课文密切相关。
2、示例引路,吃透考纲,重视新考试说明调整的内容。2012年湖北卷是由旧高考转向新高考的第一份考卷,体现了湖北新高考的基本方向。今年湖北考试说明对“题型示例和参考答案”进行了调整。在总共更换或添加的15道题目中,出自2012年湖北卷的就有12题。研究这些题的命题意图和题型特点,会使我们的复习备考少走弯路。这次考纲调整增加的内容:“理解‘附录’三中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按照往年惯例,考纲改变的内容一般在当年高考中马上就会得到体现。对于今年考纲增加的这一条要求,如果我们对照“题型示例”、“文学常识”中的第2题加以思考,我们就会明白增加内容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3、立足全面,查漏补缺,关注考查热点强化突破盲点。既要对湖北卷传统的考查热点继续予以关注——例如文学作品阅读中的散文阅读,作文考查中的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又要对湖北考卷近年来较少考查或尚未尝试的考试内容、题型——如文学作品阅读中的小说阅读、作文考查中的看图作文等适当强化训练。
上一篇:
英语学科组又传新捷报!
下一篇:
地理学科高考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