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生工作 班级管理
浇树要浇根 育人要育心
怎样进行优秀生的思想、心理教育
作者:雷奇华         时间:2012-05-14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师应当把爱心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目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这是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每一位老师应该做到的。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当中,其智力状况、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不可能完全一样。虽然现在素质教育的思想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养成教育”的观念正取代“选拔教育”的观念,但是在教师、学校以及社会中,仍不免存在着优秀生、后进生的等级差别。

现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已经引起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促进“后进行”进步也是教师常抓不懈的工作。相比较而言,教师心目中的“优秀生”由于他们的优点比较突出,如学习刻苦,未知欲强,成绩突出,工作能力强,遵守纪律等,使得优秀生在教师心中仍占据着更为重要的位置,教师给予他们关心爱护更多。正是这种对优秀生的过分的呵护,阻碍了“优秀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这已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这种教育现象是我们所要高度重视的。

优秀生的自身缺陷是有其形成原因的,并且这些缺陷有着很强的“隐蔽性”。因为优秀生的优点多,品学兼优,多才多艺,听话懂事,所以师生们对优秀生都高看一等,使优秀生在心目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优势心理。久而久之,这种“优势”就转化成了高傲自大、妒忌心强、情感脆弱、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等心理缺陷。同样的,因为他们太“优秀”了,再加上他们的缺陷往往又都处在我们的“教育盲点”上,他们的这些缺陷往往不仅他们自己意识不到,就是教师也未必看得真切,这是很可怕的。本来对于正在成长的高中学生来说,有一些毛病或错误并没有什么,只要教师及时发现,及时教育,他们会很快地改掉身上的缺点。可怕的是,由于他们是优秀生,倍受老师喜爱,对他们身上的这些缺点许多教师都能迁就,或者认为是“瑕不掩玉”所以视而不见,甚至根本就意识不到,以致任其发展,使他们的一些不良心理侧向肆意蔓延,痛失教育良机。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优秀生”的标签不可能在他们脸上贴一辈子,他们将来所要面对的社会竞争是无情的,社会这个大舞台马上就会使他们微微的缺陷暴露无遗,并让他们为之而付出沉痛的代价。

为了对学生负责,为了对社会负责,为了实现培养“德才皆备的精品”这一目标,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向很重视优秀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下面是我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重视对优秀生自身修养的教育

优秀生的榜样形象相当突出,要使他们在各方面真正的优于一般学生,就必须重视平时对他们一言一行的正确培养。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才能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大大加强。

二、重视对优秀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优秀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在工作学习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常深得到老师器重。一旦遇到挫折,他们极易产生感情的波动,痛苦、忧郁,甚至受到很大的心理打击和心理损害。这也是造成他们将来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教师应培养他们坦荡的胸襟,不断地提高其对困难和挫折的认识水平,提高他们抗击挫折的信心和能力。

上届班里的一位优秀生本想在第二次八校联考中取得前三名的成绩,结果只拿了第六名,并且和她很要好的一位同学产生了小矛盾。她对这一切感到不可思议,这一连串的“打击”,她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几乎不能自拔。为了开导她,我就给她讲一些她也熟悉的名人是怎么面对困难、度过难关的。这位同学很快便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会了和同学和睦相处,学会了面对挫折,从中吸取了教训,战胜了自我,又愉快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以后学习和生活表现得更加稳定、淡定。

优秀生的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弱,在他们遇到挫折时,表现的更敏感,反应更为强烈,更需要老师及时的帮助,对他们一点一滴的教育指导,正是教师爱心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健康向上。

三、重视对优秀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一些教师偏爱纵容优秀生,犯错误的优秀生自有办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认为优秀生自学性比较强,没有必要进行思想教育。不少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对待优秀生表扬多,批评少;看到优秀多,发现缺点少;迁就多,教育少。这种认识和教育方法上的偏颇,助长了一些优秀生不良心理的形成,从而失去了一些做人应有的优良品德,其结果令人担忧。

有一次上实验课,我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发现一名学生脚下有一团废纸,我随手捡了起来,放在了他的桌角上,想让他下课时放到垃圾桶里。可当我走过后,他竟用嘴轻轻一吹,纸团又落到地上,并把它踢到同桌的脚下。我先一愣,他在各方面一向优秀,怎么会有如此举动!我再次把地上的纸团捡起来放在他的桌角上,他才红着脸把纸团放到垃圾桶里。下课后当我向他询问此事时,他却说是无意中把老师捡起的纸碰掉的。

这件事让我深思,也让我反省。过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忽略对这些优秀生的品德教育,放松对他们的思想品德要求,就会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的膨胀。这显然与我们的价值标准的培养目标相悖的。做为教师,应防患于未然。

四、构建优秀生思想与心理教育平台

构建优秀生思想与心理教育平台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成效更佳。在上一届班级组建初期开始,与市残联残疾儿童康复学校开展联谊活动。开展这一系列活动的目的有三:1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健康的生活着是多么幸运,心中满怀对亲人感激之情,生活中更加珍爱生命,更加珍惜亲人;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的品德,树立回报社会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意识;3培养学生对生活乐观积极心态,对理想矢志不移的韧劲。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学生变化很大,效果很好。如班上有个学生出生在美国,父母离异,随父亲回国后跟姑姑一起生活。这个学生内心很闭塞。从与这个学生多次交谈中了解到,她对生活、学习非常消极、盲目。她曾告诉我,就想高中毕业后回去做个农民,生活简单而单纯,不需要去想这想那。与她进行了多次深入交心谈心,但成效稍微。开展联谊活动时我每次都安排她多与那些残疾儿童交流。经过几次联谊活动后,可以观察到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每次联谊活动时她都表现的很活跃,生活也乐观起来了,学习状况有明显好转,学习成绩稳步提升。很多的学生都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可喜变化。同时我们要关注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及时的组织讨论会形式的主题班会,往往会收到比说教更好的效果。

总之,要使优秀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精品,我们必须切实做好优秀学生的思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善于交往、乐于奉献、具有较强的反省能力;能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有一定的忍耐力;能勇于负责、独立思考、不盲目冲动。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修养,以渊博的知识,完善的人格去影响这些优秀生,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教师要把自己的爱心,自己的真诚,自己的热望与期待,给予每一位学生,不厚此薄彼;热心地引导他们远离卑劣走向高尚,耐心塑造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严中施爱,用理想的信念和科学的人生观教育他们攀登人生的制高点,使他们不断进步。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同龄的儿童中具有先进性的真正的优秀生。

 

 

上一篇: 做一个有爱心的班主任
下一篇: 班主任如何发现和培养尖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