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园地 教师文章
让教师“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作者:廖拾英         时间:2019-09-12

2019827829,我们在学校的报告厅接受了为期两天半的生涯教育培训,几天过去了,我的脑海中还在反复回响着那两句话:我是谁?我要去哪儿?如此玄妙的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哲学问题实际上就是最现实的问题,只有弄清了这两个现实问题,我们才能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看到生命的无限可能。

这次培训原本是帮助我们老师去指导学生认识“我是谁”“我要去哪儿”,可我觉得我们老师更需要认识“我是谁”“我要去哪儿”。似乎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所以这次培训既是为了学校的教育工作,也更有利于老师们自己拥有幸福人生!

李萍老师是生涯课程总设计师、总指导师,她在她的课程结束的时候说:“鄂南高中的老师是幸运的,因为学校组织了这次培训,让老师们不花一分钱,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高层次的培训。”的确,李萍老师、江渔老师、王宏伟老师,无论哪一场讲座呈现给我们的都是知识和智慧的盛宴。学校组织这次培训活动,是对学生的关怀,也是对老师的关怀。在此,我表达由衷的感谢!

这次培训让我收获颇丰,可是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每年仅仅靠这两天半的时间学习远远不够,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是知识更新速度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做过一项研究,结论是信息通信技术带来了人类知识更新速度的加速:18世纪,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到上世纪80-90年代就缩短为5年了;现在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知识更新的速度越快,对我们学习的要求就越高。二是教育改革力度大、涉及面广,它直接带来的就是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考试招生制度等等的变革,如果我们不学习,我们如何去适应这种大环境,如何去教育学生?我们的工作是为孩子终身负责的工作,如此长的时间跨度,靠什么?靠学习!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先生在跟我们作报告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教孩子6年,想孩子16年,看孩子60年。这就是一种生涯教育理念。

教师担负着教育的重任,在教育的链条中是最重要的一环。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才能担当起这个重任。江渔老师强调:教师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从学校发展的角度做了这样的理解:教师强则学生强,学生强则学校强。可见教师的职责是多么的神圣。基于这一点,我们也不能不学习。比如李萍老师强调从果到因,要先成为、再做到拥有,听了李萍老师的课,我才意识到由果到因和由因到果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怎样的天壤之别,倒果为因是先成为后拥有,也就是先有梦想。可是我们平时都是怎样在做呢?李萍老师的这一观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她还跟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案例:让学生“不要想粉色的大象”“不要想粉色的大象”“不要想粉色的大象”,结果学生满脑子都是粉色的大象。江渔老师跟我们找到了这一现象的理论依据:大脑结构中的视觉脑,其中有两个特点,一是听不到“不”,二是说三遍成真。所以我们平时在教育学生时不要用“不要”“不要”“不要”,而要用“要”“要”“要”,站在果位上,积极正面引导,才会有我们期待的效果。MBTI性格类型、霍兰德代码、多元智能是这次培训的核心知识,它们在我的面前打开了一个个全新的世界,我为之激动、兴奋。如果我们、我们的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帮助下都能明白“我是谁”“我要去哪儿”,那我们真的可以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啦!

这种愿景的确美好,可是单靠一己之力难见成效,只有学校树立生涯教育的理念,让每一个老师都成为生涯老师,这种教育才是切实可行的。李凯老师在生涯教育领域早就有了探索和实践,帮助过不少的学生。可是他也有困惑:做咨询和规划非常有效,可是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又会打回原形,前功尽弃。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其实教育的问题不是一次性能解决的问题,咨询和规划只是找到了病因,要彻底治好病是要时间和过程的,而这一过程需要有人督促、陪伴和引领,咨询老师一个人做不到这些,需要班主任、科任老师、家长等的多方配合。所以学校这次组织老师全员培训,是抓住了要害所在。只有每一个老师都成了生涯老师、生涯教练,生涯教育才会落地、开花、结果。这可不可以成为我们鄂南高中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呢?

有人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和创造力的民族。而我要去掉这个“不”字,“一个爱读书的民族是有希望和创造力的民族”,我还要说,一个爱学习的老师是有希望和创造力的老师!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撬动点,让生命之花——幸福之轮滚动起来,用我们的知识和智慧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都能看到生命的无限可能!


上一篇: 一场关于自我觉知和生命质感的修行
下一篇: 教师职业发展之我见